浅谈“人本主义教育观”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

孙敬牛

  要:在成人教育中倡导“人本主义教育观”,就是要求成人教育应关注人的自身发展,反对将人机械化和生物化,主张学习自主自由,强化学习的内部动力,注重挖掘人的潜在能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把促进和完善人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观;个性发展;成人教育;终身教育体系

“人本主义”(humanism)源自拉丁文人性和教育的意思。15-16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中兴起“人本主义”运动,反对封建和神学的统治,主张世界是人的世界,要求人要面向自然,研究客观世界。19世纪的历史学家乔治·伏依格特和伯克哈特将与古典学问的复活有关的新态度和新信念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

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片面地追求机械化、技术化,而忽视了人的自身发展,导致人的精神空虚、文化贫乏、感情冷漠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一危机,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人物,在美国兴起了“人本主义教育观”,其理论核心是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反对将人机械化和生物化,主张对人格发展进行整体分析和个案研究,主张学习自主自由,强化学习的内部动力,注重挖掘人的潜在能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强调情感体验在学习中的积极意义,把促进和完善人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70年代以来,该理论发展迅速并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人本主义教育观”作为当代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在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中经常提到,并有许多教育专著对此加以评述,但其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一直未被重视。笔者作为一名成教工作者,试图从其“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来剖析“人本主义教育观”与成人教育的内在联系,欠缺之处,就教于广大同行。

一、在成人教育中推行“人本主义教育观”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任何教育均受到两大基本规律所制约:从教育外部而言,教育受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所制约;从教育内部而言,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基本规律所制约。对此成人教育也不例外。

(一)成人教育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应用,人们接受一次性教育所拥有的知识远远不足以终身享用。18世纪末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便出现了成人学校,要求人们通过再教育来接受新的知识、补充新的技能。20世纪60年代起,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先后将成人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要求成人教育从智力上、能力上和精神上全面不断地造就素质更好的公民与劳动者,以满足社会需要,并通过他们对社会直接而有效地介入,去创造一个更加文明、美好的社会,而这个文明、美好的社会,最终又为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开创一个更加理想的空间。成人教育的实质是成人终身发展的教育,与成人的一生共始终。

显然,受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所制约的成人教育,不能关门办学,而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也是“人本主义教育观”所倡导的,同时,也只有在成人教育中推行“人本主义教育观”,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保证把阶段性学习扩展到人的终生。人们可以依据各自与社会的联系,选择有利于自己个性生存和发展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正如比尔·盖茨所言:“教育的最终目标将会改变,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终身受到教育。”

(二)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的成人教育的特点。

既然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所制约,那么成人教育就受到成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由于成人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自我概念(如信念、价值观等),因此比起普教学生,成人的自我概念的变化对其学习所构成的影响也就愈加明显。“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凡是涉及到改变自我概念的教育都是具有威胁性的,往往受到抵制。也就是说,只有尊重成人的自我概念,成人教育才能顺利地实施并达到 预期的效果;反之,就会遭到成人心理上的抵制,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影响到成人教育的质量。同时,成人是社会职责和义务的直接承担者,其社会身份具有多重复杂性,加上年龄层次、生活阅历各不相同,导致在心理发展的成熟水平方面差别很大,呈现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生物化,必须正视成人的个性差异,尊重成人的学习爱好,有针对性的组织实施教学。

二、在成人教育中推行“人本主义教育观”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最近的十几年,我国的成人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各方面的建设人才,但在现行的发展当中,其依然存在以下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成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激励机制。

当前成人教育所存在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对成人教育的对象研究不够,重视不够。“普通高校是正宗,成人教育是旁系”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再加上成人自身的工作压力和家庭负担,使他们难以正确把握价值取向,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更何况有些学生本身就是受“文凭热”的影响,为了“文凭”而来,他们“能糊则糊”,只盯着考试的60分。另外,方法不尽科学的考试制度,无法形成良性的竞争局面,让部分“混文凭”的人轻易过关,这一方面使用功者衍生怨气,同时知识和文凭的不相符又进一步影响了成人教育的办学信誉。

(二)教学内容、教学法手段落后。

目前,成人教育普教化的现象仍很明显,尤其是教学内容还没有摆脱学历补偿教育的模式,职业技能教育匮乏,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应用,把成人教育变成普通教育的翻版。尤其是部分教师拿着快过时的教材只顾照本宣科,不注意联系实际,不注意补充新的知识与新的信息,无异于把成人当中学生,再加上学员的层次不齐,口味各异,有的“吃不饱”,有的“消化不良”,一碗水难以端平。另一方面,教学手段普遍落后,大多仍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以网络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学用得更少。

(三)教学方法、管理方法有待改进。

尽管眼下许多成人高校都在积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的单向灌输思想,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以知识传授、理论讲解为主,教学法主要就是实施“教”的行为,完成“教”的任务。学生则是被动的客体,成为“标准件”,毫无个性可言。而成人教育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不断的变化,而人的大脑毕竟有限,对知识点的记忆型传授教育远不能解决成人教育的根本问题。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及部门利益的驱使,成教的管理者更多关注的还是招生计划的完成情况,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教学效果的检测也只是从考试成绩、到校率等纯数字上加以以评判,缺少一整套健全、严格、客观、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

存在上述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都是漠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尊重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为此我们需要对成人教育进行一场革命,它的主题应是这样的:人性的觉醒,人道的复兴和人本主义精神的弘扬!

三、在成人教育中推行“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具体措施

在成人教育中推行“人本主义教育观”,就是要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统领成教工作,处处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成教工作上台阶。

(一)要树立正确的成人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教育诸构成要素中的首要因素,成人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乃至成人教育的发展前景。早在19876月,国务院批转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就已明确提出“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2月,国家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又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也已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而成人教育就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所以一定要彻底摒弃“成教是旁系”的陈腐观点,树立成教学生的成才观念,让成教学生得到尊重。“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在学习的起因和学习的动机上,人具有天赋的学习潜力,但是这种潜力需要唤醒,需要让他们表达出来,加以发展,而要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就是教育。成教学生不但天生固有的学习潜能依然存在,而且还具备了进一步展现的现实条件——成人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完全具有继续学习的可能性。可以说,成教学生如何成才,成为怎样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引导。“没有一个灵魂会软弱到即使在很好的指导下,也不能获得绝对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感情。”教师要站在科教兴国的历史高度,用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成人教育的工作当中。

(二)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

“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生学习的目的,才会产生有效学习。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提高学员从事本职工作的能力,这就决定了成人教育必须有针对性、定向性和职业性,应培养“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而普通高校以培养理论型、学科型的人才为主,所以决不能以普教的教材替代成教的教材。除了由精通业务的教师遴选侧重于技能真真培养的教材之外,各授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实际需要编印相关资料,作为对教材的补充。从人才所需的岗位知识和能力入手,确定专业课程。本着“基础为专业服务,专业为技能服务”的精神,重点讲授在成人工作岗位中需求较大、应用较频繁的专业知识,特别讲透这些知识的应用实例,切实帮助学员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加强实习环节的管理,加大实习在教学中所占的份额,配备专职实习教师,指导学生及时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当中,狠抓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以“能力本位”代替“学历本位”。提高成教的实际办学质量,朝着良性发展,渐渐树立好的社会影响。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成人教育是伴随着成人终身的教育,教学方法应注重挖掘人的求知欲、培养人的学习兴趣。“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只有当教育对象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才可能积极地配合教学活动,形成有效学习。

1.多鼓励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成教工作者应相信成教学生在具备一定阅历的基础上,比普教学生更能明白学习的目的并做出正确的选择,为以后在工作中体现人的尊严和价值创造条件。教师应无条件的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品格,积极的关注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发现他们的优点,特别是创意方面的成绩,学会为学生喝彩。还应加强同学生的双向交流,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对教师的美好感情来提高自己的有效学习。

2.针对不同的学习形式,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一部分脱产学生基础较差、自觉性不强的情况,可在班级当中建立“学习链”,以4~6人为一组,相互取长补短,提高他们自学、互学的氛围。必要时可增开辅导班,有条件的可分层次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搞“一刀切”。针对函授学生,随同教材配发“自学指导”,便于他们自学。在学生自学过程当中,将一定份量的作业练习寄到各学生手中,让学生测评自学的效果,这样可让学生养成独立思维的习惯,并能保证面授的目的真正是为了授法、答疑、交流。

3.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成立多项兴起小组及文学社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开展读书比赛、演讲比赛及各项技能实践大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生活,增强成教学生的自豪感,促成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为日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四)加强后续工作,将反馈原则纳入成教管理当中。

现行的成人教育存在的一个盲区,就是没有将毕业生(结业生)的就业问题纳入成教的管理当中,导致毕业生不能及时进入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成人教育中除了部分在职学习的学员无就业压力之外,还有很多学员学习的现实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或是给自己调整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岗位。而依靠学生个体很难系统掌握就业市场的信息,这就需要成教工作者做有心人。成教工作运行是否畅通,是否有效,关键取决于是否有灵敏、准确、及时的反馈渠道。毕业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如何,用人单位的满意程度如何,市场还急需哪些技能性人才,凡此种种,都要依赖信息反馈。这也为成人教育在以后组织实施教学、完善教学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将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9710朋北京第一版,P5~6

乔治·伏伊格特:1859年出版《古代经典的复活》,伯克哈特(1819——1897),瑞士文化和美术史家,1860年出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明》,二者都将“人本主义”用于文艺复兴。

高志敏:《“成人教育”概念辨析》,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1.5~10。(美)比尔·盖茨《未来之路》,辜正坤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会性,1996年第一版,P254

(美)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9710月北京第一版,P45

笛卡尔:《精神的情感》,1649年版,第50条(刘易斯编,巴黎1955)。